博物館陳列展覽的主體是博物館藏品,伴隨著博物館合理利用文物資源,充分發掘其內涵,讓“文物活起來”的辦展理念的加強,許多博物館在陳列展覽中逐步引入數字媒體技術。其中,文物三維數字模型3D交互展示在激發觀眾參觀興趣,增強與觀眾的互動,使觀眾沉浸并參與其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于不便于移動的文物,在3D數字博物館中采用三維數字模型的方式替代實物展出,通過3D展示使文物免遭運輸過程中的風險,觀眾在近距離欣賞文物的同時,通過三維掃描建模技術實現觸摸、感知文物。
文物逼真三維數字模型,科學比對
以往的考古研究中經常通過點、線、面的形式來科學、形象的記錄和表述遺跡、遺物,即進行考古繪圖。而使用三維掃描建模技術獲取的文物三維數字模型,不但可以精確地測量文物基礎屬性信息,文物3D模型的內部結構,利用三維數字模型界面測量器物厚度、生成等高線、對器物表面的紋飾進行平面展開等,而且可以導出不同面的正射影像圖、剖面影像圖、立面影像圖等,模型虛擬展示用于繪制文物或標本的正面、剖面、立面線圖。
通過這種模型虛擬展示器物測量及考古線圖生成的方法,速度快、精度高,技術規范,三維掃描建文物3D展示彌補了以往人工測量或者手動繪圖方式文物信息不全或者有偏差的缺陷。
模型虛擬展示讓文物還原、修復,有所依據
三維數字模型因全方位、各個角度的記錄文物細節特征,可以提供給不同用戶開展繼續研究、3D數字展示、教育宣傳等工作,避免了借展藏品返還后很難再接觸到、頻繁出入藏品庫房手續繁瑣以及可能對藏品帶來損害等弊端,建立3D數字博物館可減少實體文物的使用次數,達到文物保護的目的。
其次,三維掃描建模技術在非接觸條件下獲取文物三維點云數據并創建、制作修復3D模型,在計算機中模擬修復文物,為文物修復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論依據,模型虛擬展示避免在文物修復過程中出現不可預見的錯誤而導致文物本體損壞,因此三維掃描建模在文物修復保護領域具有強大優勢及應用前景,3D數字博物館更是現代科學技術在文物保護領域應用的重要性體現。
商迪3D搭建3D數字博物館綜合解決方案
1. 高效率3D建模
軟硬件一體數據處理,5分鐘即可完成3D建模
2. 高精度3D建模
幾何結構精度達0.01mm,分辨率可達0.36mm
3. 高智能3D建模
智能適配千萬材質,自動完善三維數字模型結構和紋理
4. 永久性存檔
三維模型云存儲,對文物、修復記錄等,建立3D數字博物館永久數字檔案,為文物保護提供檢測和修復依據
5. 場景化3D展示
構建無損3D模型庫,實現3D虛擬博物館、全息虛擬游覽等技術應用,給予游客可交互的深刻體驗。
由于文物的真實和不可再生等特性,對那些容易損毀的文物,應盡量減少提取、觸摸。三維掃描建模能以無接觸、無損害、全方位完全數字化的方式準確、有效地記錄文物真實信息,3D建模能在虛擬現實領域以生動的、交互的手段集中3D展示,這對于實現資源共享,擴展文物展示空間,展示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